推广 热搜: 土豆  河南  水稻  甘肃  节前  全国  种植  白菜  湖北  散养户 

中金网研报精选:农副食品加工业利润环比明显提升

   2023-09-13 lsklsk640
核心提示:外汇天眼APP讯 : 一、上游价格抬升,终端销售坚挺 (一)食品饮料关系民生,民族品牌冉冉升起 在国民经济体系中,食品饮料行业位居产业链中下游,行业

外汇天眼APP讯 : 一、上游价格抬升,终端销售坚挺

(一)食品饮料关系民生,民族品牌冉冉升起

在国民经济体系中,食品饮料行业位居产业链中下游,行业上游为农林牧渔、造纸包装等原材料行业,下游一般直接面向消费者,或者流向餐饮等终端渠道。

食品工业主要包括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和酒的制造业。其中,食品制造业包括烘烤食品制造、糖果、巧克力及蜜饯制造、方便食品制造、乳制品制造、罐头食品制造、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等;饮料制造业包括碳酸饮料制造、瓶(罐)装饮用水制造、果菜汁及果菜汁饮料制造、含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固体饮料制造、茶饮料及其它软饮料制造等;酒的制造包括酒精制造、白酒制造、啤酒制造、葡萄酒制造等。

WPP 和凯度出具的 2019 BrandZ 最具价值中国品牌 100 强中,茅台、伊利、蒙牛、五粮液、洋河、双汇、雪花啤酒等食品饮料公司榜上有名。总体而言,国内品牌与国际食品饮料巨头雀巢、百威英博、可口可乐、帝亚吉欧、卡夫亨氏在体量和品牌知名度方面仍有差距,但中国作为世界上基数最大、发展最快的消费市场之一,未来必将孕育出一大批富有国际认知度和竞争力的食品饮料公司。

(二)消费对经济形成支撑,疫情期间食品类必需品正增长

1. 2020 年 4 月,生活必需品保持较高增速,饮料、烟酒类环比恢复明显

消费作为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进一步巩固。据测算,2019 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57.8%,分别比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高 26.6 和 46.8 个百分点,消费继续发挥对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展望 2020 年,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带动消费能力提升;而且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消费领域继续扩大;随着改革深入推进,消费环境继续改善;再加上市场预期的好转,居民消费意愿的上升。可以预见,消费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会进一步发挥。

2019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11649 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 8.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6.0%,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 372260 亿元,增长 9.0%。

我国 2020 年 4 月份市场销售有所回暖,实物商品网上零售占比持续提高。2020 年 4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8178 亿元,同比下降 7.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 9.1%,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降幅比上月收窄 8.3 个百分点。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 25095 亿元,下降 8.3%。1-4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06758 亿元,同比名义下降 16.2%。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 97357 亿元,下降 15.5%。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4 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 24558 亿元,同比下降 7.5%,降幅比上月收窄 8.4 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零售额 3620 亿元,下降 7.7%,降幅比上月收窄 7.4 个百分点。1-4 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 92413 亿元,同比下降 16.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 14345 亿元,下降 15.4%。

按消费类型分,4 月份,商品零售 25871 亿元,下降 4.6%,降幅比上月收窄 7.4 个百分点;餐饮收入 2307 亿元,同比下降 31.1%,降幅比上月收窄 15.7 个百分点。1-4 月份,商品零售 98425 亿元,下降 13.1%;餐饮收入 8333 亿元,同比下降 41.2%。

4 月份,食品类相关社零增速中,生活必需品销售继续保持较高增速,饮料、烟酒类零售同比有明显恢复。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商品呈现增长态势,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品类商品分别增长 18.20%、12.90%,烟酒类商品同比增长 7.10%,环比改善最为明显(+16.5PCT)。

2. 2020 年 5 月 PMI 为 50.6

2020 年 4 月消费者信心 116.40,环比 3 月有所下降。统计局公布的 2020 年 4 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为 116.40,受疫情影响,同比下降 8.9,环比 3 月份下降 5.8;目前绝对值维持在历史表现较高分位。

5 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 50.6%,比上月回落 0.2 个百分点。企业生产经营继续改善。在调查的 21 个行业中,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石油加工、专用设备、汽车等 14 个制造业生产指数高于临界点;纺织服装服饰、木材加工等 7 个制造业低于临界点。

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 PMI 为 51.6%,比上月上升 0.5 个百分点;中、小型企业PMI 分别为 48.8%和 50.8%,比上月回落 1.4 和 0.2 个百分点。

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 PMI 的 5 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高于临界点,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均低于临界点。

5 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 53.6%,比上月上升 0.4 个百分点。扩大居民消费政策措施加快落地,叠加“五一”假日消费效应,消费市场继续回暖。在调查的 21 个行业中,有 15 个行业商务活动指数高于 50.0%。其中,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电信、互联网软件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 55.0%以上,均高于上月,市场活跃度有所增强。但是,文化体育娱乐业商务活动指数仅为 44.5%,继续处于低位。

3. 2020 年 3-5 月,食品烟酒 CPI 同比涨幅呈现环比下降

2020 年 5 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2.4%。其中,城市上涨 2.3%,农村上涨 3.0%;食品价格上涨 10.6%,非食品价格上涨 0.4%;消费品价格上涨 3.3%,服务价格上涨 1.0%。1-5 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 4.1%。

5 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 8.5%,影响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约 2.55 个百分点。食品中,畜肉类价格上涨 57.4%,影响 CPI 上涨约 2.55 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 81.7%,影响 CPI 上涨约 1.98 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 3.7%,影响 CPI 上涨约 0.07 个百分点;粮食价格上涨 1.5%,影响 CPI 上涨约 0.03 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下降 19.3%,影响 CPI 下降约 0.43 个百分点;蛋类价格下降 12.3%,影响 CPI 下降约 0.08 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下降 8.5%,影响 CPI 下降约 0.22 个百分点。

5 月份国内疫情形势总体稳定,复工复产、复市复业有序推进,市场供需状况进一步好转。5 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 0.8%。其中,城市下降 0.7%,农村下降 0.9%;食品价格下降 3.5%,非食品价格持平;消费品价格下降 1.2%,服务价格持平。

环比来看,食品烟酒类价格下降 2.4%,影响 CPI 下降约 0.77 个百分点,是带动 CPI 下降的最主要因素。食品中,各地自产鲜菜大量上市,价格继续下降 12.5%,降幅扩大 4.5 个百分点;生猪产能进一步恢复,猪肉供给持续增加,加之气温升高,消费进入淡季,价格继续下降 8.1%,降幅扩大 0.5 个百分点;鸡蛋和鲜果供应充足,价格也继续分别下降 4.8%和 0.8%;休渔期来临,水产品供应减少,价格由上月下降 0.1%转为上涨 1.3%。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 0.2%转为持平。非食品中,夏装新款上市,服装价格上涨 0.2%;受原油价格持续走低影响,液化石油气价格下降 1.9%。

(三)食品工业 PPI 仍处高点,农副产品工业利润两位数增长

1. 上游价格:5 月份生鲜乳、猪肉价格均出现回落

2019 全年 PPI 小幅度下降。2019 年,PPI 由上年上涨 3.5%转为下降 0.3%。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 0.8%,影响 PPI 下降约 0.57 个百分点,是 PPI 下降的主要原因;生活资料价格上涨 0.9%,影响 PPI 上涨约 0.24 个百分点。从分月环比看,除 1 月份 PPI 下降 0.6%外,其余各月涨跌幅均在正负 0.3%以内窄幅波动。从分月同比看,1-5 月份,PPI 小幅上涨,其中 4 月份的 0.9%为全年最高涨幅;6 月份由涨转平,7 月份转降且降幅逐月扩大,10 月份下降 1.6%,为全年最大降幅;年末 12 月降幅收窄至 0.5%。

由于去年对比基数略高,2020 年 5 月全部工业品 PPI 同比-3.7%,降幅比上月扩大 0.6 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 5.1%,降幅扩大 0.6 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 0.5%,涨幅回落 0.4 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 2.9%,衣着价格下降 0.6%,一般日用品价格下降 0.2%,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 1.7%。1-5 月平均,PPI 比去年同期下降 1.7%。

5 月份,工业生产进一步恢复,市场需求有所改善。环比看,PPI 下降 0.4%,降幅比上月收窄 0.9 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 0.5%,降幅收窄 1.3 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下降 0.3%,降幅扩大 0.2 个百分点。

5 月份,食品工业 PPI 同比增速 3.2%,环比微降 0.8%。其中,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同比增速分别为 5.10、0.40、0.60%,环比下降 1.1、0.2、 0%。

生鲜乳价格继续小幅回落。2020年5月主产区生鲜乳平均价同比增速为0.95%左右,比上月平均同比增速下降 1.10 个百分点,就绝对价格而言,从 1 月底以来呈现小幅下降;目前奶价(3.57 元/公斤)已经非常接近于 2012 年以来的平均水平(3.56 元/公斤)。预计疫情给原奶价格短期带来一定压力。

2020 年 5 月活猪、猪肉、仔猪价格均回落。根据农业部统计数据,2020 年至今为止,活猪和猪肉价格的最高点出现在 2 月 17 日至 2 月 26 日当周,分别达到 37.51 和 59.64 元 /公斤,仔猪价格最高点出现在 4 月 29 日当周,达到 100.69 元/公斤;5 月以来猪肉、活猪、仔猪价格均呈现回落,目前 6 月 3 日当周的活猪、猪肉、仔猪价格分别为 29.74、46.28、 94.28 元/公斤。

2020 年一季度全国生猪出栏 13129 万头,比上年同期减少 5714 万头,下降 30.3%;猪肉产量 1038 万吨,减少 426 万吨,下降 29.1%。

生猪存栏连续两个季度恢复增长。一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 32120 万头,比上年一季度末减少 5405 万头,同比下降 14.4%;比上年末增加 1080 万头,环比增长 3.5%。反映生猪生产能力的能繁殖母猪存栏 3381 万头,比上年末增加 301 万头,环比增长 9.8%。自上年四季度生猪存栏环比止跌回升后,连续两个季度环比增长,保持恢复势头。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表示,据农业农村部监测,3 月份生猪产销秩序基本恢复,全国生猪生产继续向好,体现在生猪产能加快恢复,新生仔猪数量继续增长,大部分省份生产稳中向好。

随着生猪产销秩序逐步恢复正常,屠宰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前期压栏的肥猪加快出栏,加之储备肉投放调控,猪价持续回落。从全年猪肉供需情况看,虽然生猪产能恢复积极向好,但猪肉供应偏紧的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杨振海认为,二季度猪肉供需还面临着生产基数低、进口不确定性增加、消费回升等三重因素叠加的压力,可能是这一轮猪周期最为困难的时期。7 月份后市场供应将逐步改善,但由于下半年节日多,消费拉动力也更强,猪肉价格高峰可能出现在 9 月份前后。从同比涨幅看,由于去年各月猪肉价格的走势由低到高,今年随着市场供应改善,猪肉价格同比涨幅将持续收窄,四季度甚至有可能同比下降。

2. 2020 年 1-4 月,农副食品加工业利润同比增速达 20%

随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逐步落实落地,经济社会秩序进一步恢复,工业企业产销加快,利润状况显著改善,4 月份,工业企业利润降幅大幅收窄。但是 1-4 月份累计看,工业利润降幅依然明显,企业盈利形势仍不容乐观。

4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 4781.4 亿元,同比下降 4.3%,降幅比 3 月份大幅收窄 30.6 个百分点。

4 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呈现以下积极变化:

一是生产销售增速均由负转正。4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 3.9%,3 月份为下降 1.1%;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5.1%,3 月份为下降 11.1%。规模扩张效益有所显现。

二是八成行业利润改善,半数以上行业利润实现增长。4 月份,41 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3 个行业利润增速比 3 月份加快或降幅收窄,其中 23 个行业利润实现增长,比 3 月份增加 15 个。如仪器仪表、通用设备、食品制造、金属制品行业,4 月份利润分别增长 60.4%、39.4%、30.6%和 17.8%,3 月份利润则分别下降 15.1%、22.1%、16.4%和 25.1%。

三是汽车、专用设备、电气机械、电子等重点行业改善明显。4 月份,复工复产继续推进、相关扶持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汽车、专用设备、电气机械、电子等行业市场需求明显好转,订单量逐步增加,利润明显回暖。4 月份,汽车行业利润同比增长 29.5%, 3 月份为下降 80.4%;专用设备行业利润增长 87.5%,3 月份为下降 20.5%;电气机械行业利润增长 33.9%,3 月份为下降 28.6%;电子行业利润增长 85.1%,增速比 3 月份加快 65.6 个百分点。上述 4 个行业合计影响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比 3 月份回升 19.7 个百分点。

四是高技术制造业和工业战新产业利润大幅回升。4 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 55.7%,增速比 3 月份大幅加快 55.2 个百分点;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利润由 3 月份下降 9.1%转为 4 月份增长 38.8%。

此外,4 月份利润明显改善一定程度上也与当月投资收益大幅增加、同期基数偏低有关。

1-4 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 12597.9 亿元,同比下降 27.4%,降幅比 1-3 月份收窄 9.3 个百分点。1-4 月份,在 41 个工业大类行业中,5 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加,36 个行业减少。食品相关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1.0、-2.5、-11.6%,环比降幅均有所收窄;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 20、-13.0、-8.9%,环比均有所改善,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承担了民生保障的重要功能,利润有较好增长。

3. 2020 年 1-4 月,相关食品工业增加值均呈现环比恢复

2020 年 1-4 月我国工业生产由减转增,制造业增速回升明显。4 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3.9%,3 月份为下降 1.1%;环比增长 2.27%。1-4 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 4.9%,降幅比 1-3 月份收窄 3.5 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4 月份,41 个大类行业中,28 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实现增长,增长的行业数较上月增加 12 个;33 个行业比上月生产加快或降幅收窄。分地区看,31 个省(市、自治区)中,27 个地区实现增长,较上月增加 9 个。分产品看,612 种列入统计的工业产品中,367 种产品实现增长,比上月增加 140 种,增长面为 60.0%,比上月提高 22.9 个百分点;429 种产品增速加快或降幅收窄,占 70.1%。

消费品行业生产继续回升,医疗防疫物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4 月份,造纸、食品行业同比分别增长 7.9%、7.5%,增速较上月分别加快 7.1 和 1.8 个百分点;印刷、农副食品、纺织、化纤等行业同比增速由负转正,增速在 0.5%-5.8%之间;酒饮料茶、服装、家具、文教工美等行业降幅有所收窄。医疗防疫物资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口罩产量同比增长 12 倍,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酒精产量增长 50%以上。生活必需品和抗疫物资供应持续充足和稳定。

其中,4 月份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为 3.00、7.50、-1.5%,均呈现环比改善。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向好态势持续巩固,一系列稳投资政策落地见效,投资项目新开工和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快,投资降幅收窄态势进一步显现。2020 年 1-4 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 10.3%,降幅比一季度和 1-2 月份分别收窄 5.8 个和 14.2 个百分点。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一、三大领域投资降幅均有所收窄

1-4 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 11.8%,降幅比一季度收窄 7.9 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业投资降幅收窄 10.0 个百分点,交通运输邮政业投资降幅收窄 8.5 个百分点,水利管理业投资降幅收窄 7.6 个百分点,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降幅收窄 6.9 个百分点。

1-4 月份,制造业投资下降 18.8%,降幅比一季度收窄 6.4 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投资降幅分别收窄 7.2 个和 4.7 个百分点。

1-4 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 3.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 4.4 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 1643 亿元,同比下降 13.8%,降幅比 1—2 月份收窄 11.8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 25253 亿元,下降 21.9%,降幅收窄 6.3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 57249 亿元,下降 13.5%,降幅收窄 9.5 个百分点。

二、高技术领域投资向好。

1-4 月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下降 3.0%,降幅比一季度收窄 9.1 个百分点,比全部投资降幅小 7.3 个百分点

三、教育、卫生、电力等民生领域投资由降转增或增长加快

四、民间投资继续改善

1-4 月份,民间投资同比下降 13.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 5.5 个百分点。

五、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由负转正

随着稳投资政策的加速发力,投资新开工项目特别是大项目增加较多。4 月份,新开工项目(不含房地产开发项目,以下同)22693 个,比 3 月份增加 10695 个;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 5614 个,比 3 月份增加 2660 个,比上年同期增加 1509 个。1-4 月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 1.1%,实现由负转正,这反映了投资活动稳步向好。

在投资项目建设加快的带动下,主要工程机械开工率和开工时间均较往年同期提高较多。同时工程机械产品产量快速增大,4 月份,挖掘、铲土运输机械和混凝土机械产量分别增长 40.8%和 40.7%。

2020 年 1-4 月,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与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固定资产完成额累计同比分别为-27.90、-21.50、-24.60%。

(二)品牌是核心竞争力,市占率向龙头集中态势延续

1. 白酒:高端品牌表现亮眼,价增空间大于量增

2016 年至今,中高端白酒产品价量齐升,中低档白酒产销稳增。长远看,白酒行业进入新一轮上升期,生产集中度更加提升,提价增利趋势更加明显,品牌营销更加风行,酒企业探索新零售更加快速。

白酒行业利润增速高于收入增速。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 全年规模以上白酒企业 1176 家,比上年减少 269 家;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完成酿酒总产量 785.95 万千升,同比下降 0.76%;累计实现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分别为 5617.82、1404.09 亿元,同比增长 8.24、14.54%。

高端白酒增速稳定,业绩确定性强。三大高端白酒(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的竞争壁垒较高,兼具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因此业绩的确定性较强,短期会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但是长期总体上行趋势是确定的。国人对白酒、特别是高端白酒的需求,一方面是传统饮食文化的积淀,因此这一行业难以受到新的替代者(如啤酒、葡萄酒等舶来品)的冲击,外国企业难以进入市场,另一方面是待客之道、喜好面子和酒桌文化等传统文化的影响,高端白酒的需求倾向于穿越周期,具有长期成长性。

次高端白酒受益于消费升级,潜力巨大。高端白酒的涨幅过后,次高端白酒有加速跟上的动力。300-500 元价格带的次高端白酒性价比较高,直接受益于消费升级,人均收入的提高、中产崛起和餐饮业回暖都带动了这一价格区间的需求增强,未来在商务和婚喜宴等场景的应用扩展。另外,这一价格区间的供给端较为通畅,可以满足需求端的增长,形成行业的良性动销。

2. 调味品:外出用餐和消费升级打开行业天花板

调味品行业的上游 行业是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下游 行业是商品流通行业、餐饮业、食品加工业等。根据经验,调味品消费市场中餐饮、零售(个人消费)、食品工业占比大约为 4:3:3。

2017 年中国调味品市场总体规模达到 3097.40 亿元,同比增长 8.9%(国家统计局)。 2018 年中国调味品零售市场规模达到 1090.67 亿元,同比增长 8.8%,其中销售量和销售单价分别同增约 4%和 4%(Euromonitor)。在外就餐的兴起、外卖的便利性使得国人在家做饭减少,因此调味品餐饮市场的增速高于零售市场增速,Euromonitor 预测,未来 5 年调味品零售市场的复合增速大约在 5%左右(2018 年不变价)。

调味品行业将持续受益于餐饮市场的扩容扩量和消费升级。根据统计局数据,2018 年中国餐饮市场规模为 4.27 万亿,同比增长 9.5%,近 5 年来一直维持在 10%左右的增速。外卖餐饮市场发展迅速,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2018 年中国在线餐饮外卖市场规模达到 2413.8 亿元,同比增长 17.6%,远高于餐饮市场整体增速,预计 2020 年有望达到 3250 亿元的市场规模。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 年中国调味品市场规模为 3064.1 亿元,其中酱油、食醋及类似制品 1041.4 亿元,味精 462.6 亿元,其他 1560.1 亿元;2016 年调味品总体增速为 6.7%,酱油、食醋及类似制品 4.7%,味精-0.1%,其他 10.3%。味精进入负增长,其他调味品增速较高、超过调味品整体增速水平。

从中国调味品协会统计监测的十四类细分调味品来看,增速超过 10%的有四类,分别是蚝油类水产调味品(16.88%)、食品配料(15.97%)、复合调味料(不含鸡精和鸡粉,14.89%)、骨汤类调味食品配料(14.33%)(以上四类产品中不排除有部分重合);其他十类产品的增长率均为个位数,其中,增长率较高的是酱油和酱腌菜,分别为 7.52% 和 6.99%,较低的为香辛料类调味品,为 1.32%,味精类增长率最低,为-4.68%。

中国目前的调味品市场还较为分散,零售渠道 CR5 在 20%左右。海天的市占率稳居第一,从 17 年的 6.4%小幅上升至 18 年的 6.6%,其他位居市占率前五的调味品公司分别是李锦记(4.0%)、老干妈(3.6%)、美味鲜(3.3%)和太太乐(2.8%)。

投资建议:整体经济秩序稳步有序恢复与战略性投资的加强,对食品饮料行业包括大众消费品与具有社交属性的消费品种,都构成一定利好。(以上图表来源于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风险提示:食品安全风险、下游需求走弱风险、行业政策风险等。

 
标签: sdf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原创征稿  |  违规举报  |  帮助中心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原创征稿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9056038号
百度网盟123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可信电子商务联盟_商家网 中国农业网站诚信联盟 中国农业网站诚信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