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土豆  河南  水稻  甘肃  节前  全国  种植  白菜  湖北  散养户 

生鲜农产品流通及冷链市场分析

   2024-02-26 lsklsk320
核心提示:  第一节 生鲜农产品流通市场分析  一、生鲜农产品的定义  生鲜农产品是农业中生产的物品,如大米、高粱、花生、玉米、小麦以及各个地区土特产

  第一节 生鲜农产品流通市场分析

  一、生鲜农产品的定义

  生鲜农产品是农业中生产的物品,如大米、高粱、花生、玉米、小麦以及各个地区土特产等。国家规定初级农产品是指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及其产品,不包括经过加工的各类产品。

  二、生鲜农产品流通产业链

  产业链上游由生产者构成,主要为农户或大型农场主;产业链中游由供货渠道商构成,包括一些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批发商、超市、电商平台等;产业链下游通过零售终端、餐饮店、超市、电商等平台最终到达终端消费者。整个产业链中,生鲜农产品通过生产、储存、运输、配送等环节到达终端。

  图表1:生鲜农产品流通产业链

  三、“三品一标”认证体系

  我国国土广袤,地大物博,各区域差异化的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鲜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其特征难以被消费者直观和接受。通过第三方的认证体系的建成和管理,能够对不同品质、不同地域的生鲜农产品进行基本的特征管理。“三品一标”是我国独有的农产品认证体系,对农业发展、提升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而言非常重要。

  图表2:国内特色“三品一标”认证体系

  生鲜农产品认证体系提升了供给端的标准化能力,降低了生鲜农产品在商业流通时的消费者所产生的顾虑,能够为供需两端都提供一套基本的买卖标准;同时助力生鲜农产品品牌成长和市场营销,给生鲜农产品品牌化、生鲜农产品经营者市场化提供了稳定的形象支持;另外,丰富生鲜农产品的核心价值和地域特征,对生鲜农产品的营养标准、质量质地、地域化特征都有了明确的标准,增强了消费市场的信息。

  四、市场规模

  从我国农产品产量规模来看,近几年一直处于稳步提升趋势,2020年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禽蛋和牛奶合计产量达到12.48亿吨,同比增加3.79%。据中物联冷链委统计,2020年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市场总规模为3832亿元,同比增长13.01%;2016-2020年CAGR为14.75%;2020年我国食品冷链物流需求总量为2.65亿吨,同比增长13.69%。

  图表3:2016-2020年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

  五、生鲜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农产品流通也逐步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的趋势。

  1、农户与市场衔接机制更加合理

  尽管小、散、弱仍是我国农业生产主体的主要特征,但是近年来出现的多种发展趋势正帮助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机制更为合理。一方面是原有的农产品交易“制”不断成熟,实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分布在基层乡村的农产品“人”,基于社会关系网络的交易过程和现代市场的交易规则,比较好地克服了农产品上下游对接中的信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全等难题,促进了生鲜农产品的供销匹配,成为我国农产品多层级流通体系中的核心环节。二是农业生产主体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近十年来,我国农村存在的规模化组织化农业经营主体主要有三种: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从分散农户到以简单商品契约联结的“公司+农户”,再到以合作社联合社为核心的“公司+合作社+农户”,我国农业合作组织的制度、模式、功能不断完善。农业组织化对于农产品顺利进入市场,降低流通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2、生鲜农产品流通链条正在缩短

  近年来,生鲜农产品流通链条的缩短成为各国的发展趋势,我国的生鲜产品直采直销模式也蓬勃发展。这主要体现为:一是农超对接快速发展。永辉、华联等大型连锁超市为了降低农产品采购流通成本,强化供应链体系管理,纷纷优化农产品从基地到超市的直接流通方式,加强产地加工仓、定温配送中心、仓储型门店等设施建设,加快建设自有品牌,构建总部全国联采、地区统采的二级采购体系,减少采购环节。二是一级批发市场加强直采直销服务。红星、海吉星等部分一级批发市场充分发挥信息、信用和组织能力优势,帮助农业大户在场内直接开设窗口,和下游经销商签订合作协议使其采后直供商超,为部分小零售商提供加工、分拣、配送等服务,解决产品稳定供应、品质品控和采购价格虚高问题,有效减少了生鲜产品在二级、三级批发市场的流通环节,提高了流通效率。三是生鲜零售新型业态减少了流通环节。得益于在线交易精准的需求预测能力、高效的供需匹配能力和运力调度能力,生鲜电商平台推动生鲜零售的交易费用、履约费用大幅下降,供应链条和环节明显缩短。各种模式的生鲜电商都在与全国多个地方政府建立合作,加大优质农产品源头直采的力度,一些前置仓模式生鲜电商的生鲜直采率达到55%以上。

  3、数字技术的赋能作用更加明显

  得益于广阔的市场规模及快速普及的互联网,近年来数字技术对生鲜农产品流通的赋能作用较为明显。一是数字技术助推农贸市场、超市等传统零售业态不断改造升级。通过增加线上交易、送货上门服务,采用数字财务系统、订单管理系统、智能物流解决方案等数字化服务,相关企业提高了运营效率以及消费者体验,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社区生鲜店、便利店也蓬勃发展。二是互联网有效地缓解了信息不对称,让产量、价格、口味偏好等信息能更快地在上下游之间传导,让市场信号更好地指导生产,防止出现农产品销售“大小年”等情况,减少价格波动带给农户的损失。三是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使得流通全链路的信息得以被记录、分析,各生产基地之间,产地和销售终端之间建立了紧密联系,实现农产品的专业化、信息化流通。四是网络数字技术催生多种新型线上批发零售业态。消费者对品质化、便利化、线上化的要求快速增加,推动农产品网络零售从传统快递电商向前置仓、社区电商、生鲜O2O、即时零售等多模式、多业态创新发展,生鲜电商产业链也愈发完善。新技术、新方式的引入不断为流通渠道运行注入新的技术手段和经营理念,推动着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变革。

  4、大众生鲜消费便利化需求旺盛

  有学者认为,我国零售业态的便利化发展沿着时间便利、体力便利、精力便利、心力便利的次序演进,我国居民对生鲜消费“便利化”的需求不断增强,时间、体力、精力、心力几个维度的便利程度也在产生变化。当前,受工作节奏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家庭结构小型化、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及疫情的催化作用,社会大众对“线上消费”“社区零售”“送货上门”的需求快速增加。而服务半径为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等为目标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也受到中央及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围绕社区的近场零售和到家业务成为零售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第二节 冷链物流市场分析

  一、冷链物流的定义

  冷链物流是指物品在生产、仓储或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一直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产品规定的最佳低温环境下,才能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

  二、冷链行业产业链

  冷链物流的对象产品包括一般产品有:农产品、禽禽肉类、水产品、花卉、加工食品、冷冻或速冻食品、冰淇淋和蛋奶制品、快餐原料、酒品饮料等;特殊的产品有:药品(疫苗、血液)、化工品等。

  图表4:冷链物流产业链示意图

  三、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现状

  1、市场需求情况

  近几年城镇化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快速催生冷链下游需求,根据中物联冷链委测算,我国冷链需求快速增长,2021年为3.01亿吨,同比增长13.77%,近5年的复合增速达到19.25%。

图表5:2016-2021年中国冷链物流需求量变化情况(单位:亿吨)

  2、市场规模

  据中物联冷链委数据,2021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4117亿元,同比增长10.40%。近五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的复合增速达到13.25%,意味着冷链供给增速虽然很快但供需缺口仍在放大。

图表6:2016-2021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变化(亿元,%)

  3、供给容量

  可得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冷库总量已达6665万吨,冷藏车保有量27.5万辆。

  结合我国独特的线上消费优势,生鲜农产品将进入互联网销售和线上消费体系,这也是我国冷链物流体系需求持续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同时,民众对肉制品、水产品、乳制品、速冻米面食品、生鲜水果等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冷链物流需求旺盛。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冷链基础建设将持续增长,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也将给冷链行业带来重大机遇。

  四、中国冷链物流业发展趋势

  1、政府将加强冷链行业的监管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中提出,将冷藏保温车辆作为专用货运车辆加强管理,并将温度监控设备性能要求作为冷藏保温车辆投入运营的基本条件。对于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不允许投入冷链物流市场。引导高耗能、低效率、不合规的冷藏保温车加快退出市场。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和操作规范,健全冷链物流监管体系,在生产和贮藏环节重点监督保质期、温度控制等,在销售终端重点监督冷藏、冷冻设施和贮存温度控制等,加强对冷链各环节温控记录和产品品质的监督和不定期抽查。研究将配备温度监测装置作为冷藏运输车辆出厂的强制性要求,在车辆进入营运市场、年度审验等环节加强监督管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第三方征信机构和各类现有信息平台的作用,完善冷链物流企业服务评价和信用评价体系。由国家卫生计生委正式立项食品冷链国家强制性标准《食品冷链卫生规范》,由中物联冷链委作为主起草单位负责编写。

  2、优质冷链资源将迎来春天

  沿海地区冷链资源多,中西部冷链资源少的问题依旧存在,发达地区尤其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冷库资源越来越稀缺。一方面是政府加强监管,对违建冷库加大拆除力度;再者城市中物流用地批复减少或无冷库建设用地;三是冷链市场需求的增加,多方面因素导致冷库资源紧张,必然会推动冷库租金上涨。第一代储存型冷库建设会越来越少,集仓储、加工、分拣、包装、办公等多功能的现代化配送中心会成为趋势。数字化、智能化、节能化是冷库升级和改造的关注点。

  3、生鲜消费需求倒逼冷链物流发展

  生鲜电商潜在的巨大的市场需求对冷链物流发展具有拉动作用。冷链物流质量将得到提高,政府对冷链基础建设重点扶持,越来越多的冷链服务商将出现。冷链物流服务成本有望降低,生鲜电商行业发展带来的订单规模效应将会使冷链物流服务商的边际成本下降,从而形成正向循环。部分自建冷链物流将逐步开放,对于较为成熟的自建冷链物流将自建物流开放,成为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一种方式。

  4、技术将驱动冷链服务快速升级

  随着易果、京东、盒马鲜生、超级物种、无人零售业态的发展,将带动冷链物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与自动化设备的快速发展,冷链物流将迎来新的机遇。为全面提升用户体验,京东物流将陆续在全国范围内投放超过20万个智能保温箱,以其为载体,搭建起了全球首个冷链物流全流程智能温控体系,消费者将有机会实时查看在京东上所购自营生鲜商品在仓储、运输、配送等各环节的温度反馈和实时位置,实现全流程可溯源。这些智能保温箱是集保温、定位、实时温度监测为一体,冷库和冷藏车也很快会实现,未来温度将会向消费者公开会成为标准服务。

  5、自贸区和跨境电商带动冷链新业务增长

  重庆、上海、福州、广州、天津自贸区的食品贸易业务日益增多,很多冷链企业和设施已经在自贸区建立并运营,比如洋山港冷链交易中心、福建马尾电子保税冷链库,有的甚至已布局冷链海外仓,以便在跨境冷链业务中占得先机。而继杭州之后,国务院于2016年同意在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郑州市等12个城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也给冷链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发展机会,大连港、郑州机场等也已经率先开展冷链布局。

 
标签: sdf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原创征稿  |  违规举报  |  帮助中心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原创征稿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9056038号
百度网盟123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可信电子商务联盟_商家网 中国农业网站诚信联盟 中国农业网站诚信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