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土豆  河南  水稻  甘肃  节前  全国  种植  白菜  湖北  散养户 

管珊 | 要善于总结农业现代化的中部经验——培育市场主体,资本种田的思路在中部地区大多数村庄并不合适

   2023-11-29 sdlcsdlc370
核心提示:管珊(湖北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一、东部和中西部农业现代化要解决的问题不同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业现代化必定是与农村人口转移相适应的。改
管珊(湖北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一、东部和中西部农业现代化要解决的问题不同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业现代化必定是与农村人口转移相适应的。改革开放后,东部地区工业开发和经济发展水平逐渐领先,成为我国相对发达省份。东部地区农村人口转移占比高,城镇化率高。与此相适应的是,东部地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逐步兴起,农业生产呈现专业化、集约化、商品化特征,与之配套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也十分健全。由此,东部地区的农业现代化程度要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模式和思路对中部地区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要解决的问题根本不同。东部工业化发展吸引农民本地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主要是解决农业问题。而中西部地区的农业现代化还需统筹解决好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农民大多外出务工,往返于城乡之间,在家种地的农民属于难以外出但又十分依赖土地收入的群体。中西部地区农民家庭面临着城镇化的巨大压力,在家务农群体不仅要通过农业解决自我养老的问题,还要依靠农业收入支持子代进城,缓解家庭发展压力。二、农业规模经营与东部地区的农业现代化东部地区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前沿地带,二三产业发展吸引农民洗脚上岸,东部较早开始探索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模式。税费时代,东部沿海地区曾采取“两田制”(划分口粮田和责任田)、反租倒包等方式发展规模经营;税费取消后,土地流转成为发展规模经营的主要方式。东部地区土地流转率的上升既源于工业化、城镇化对农民的拉力,也源于资本下乡纷纷进入农业领域发展而产生的土地诉求推力,还源于地方政府在农业规模经营上的积极探索。总体来看,东部地区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呈现财政投入大、农民退出意愿高、资本种田成为主导的特征。一是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大,农业生产设施条件好。东部地区因为本地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模式,政府税收多,财政实力相对雄厚。地方政府在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方面的投入自然较多,典型如增减挂钩项目。A县某乡镇结合增减挂钩土地整理项目建设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将全镇农田建设成田成块、路相连、渠相通、林成网、旱能灌、涝能排,具备适度规模经营条件的现代农田。B县某乡镇“小田并大田”与增减挂钩土地整理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结合,俗称“三场芝麻一场打”,政府在农业生产设施方面的改造投入同样巨大。以B县杨村为例,该村6000亩面积整村推进“小田并大田”改革试点,土地整理项目给村600元/亩的矛盾协调费;高标项目路桥涵闸建设给以1700元/亩;县乡财政另外对“小田并大田”改革试验有专项配套资金,平均一个村4万左右。如因项目建设导致大户减产部分,政府还能按照一季300,两季600元一亩给以补贴,补贴2年。可见,东部地区政府财政的大量投入,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设施条件,有效支持了规模经营主体稳定发展。二是农民转移程度高,普遍具有退出土地种植的意愿。东部地区农民非农就业程度高,土地流转率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目前东部地区少数还在种田的农民,年龄普遍在70岁左右。B县某乡镇在“小田并大田”改革摸底时,愿意退出种植的农户比例非常高。杨村6000多亩面积,旱地特色作物种植为主,在“小田并大田”改革前,没有市场主体进来,土地绝大部分是老人自种,改革后自种面积只有300多亩。柳村同样也是旱地特色作物种植,大部分70岁以上老人自种,改革前摸底只有10%的农户愿意继续种,因此改革工作很容易推进。花村大田片区9000亩面积在改革前就已经规模化流转了7000亩,另外2000亩是因为有几户插花,农户以几百元的价格分散流转,改革促进分散流转向规模化流转变,增加农户收入,农户退出土地的意愿更加强烈。三是土地流转市场化正规化,资本种田成为主导模式。东部地区土地流转很早就突破了私下交易和社区内交易的情况。政府也从制度建设上完善土地流转的市场化正规化机制,建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推动土地流转上平台交易。这一机制便利了资本与土地的结合,谁有资本谁就更容易成为新的经营主体。B县自2017年开始使用全省统一开发的产权交易平台,推动50亩以上面积上产权交易中心平台。某乡镇3.4万亩土地,产权交易形成种植主体70余家,其中2000亩以上6家,1000-2000亩有20家,100-1000亩有40余家。为控制风险,产权交易中心普遍要求交易主体交纳风险保证金。招标采取竞价原则,加速了资本进入农业生产领域。东部地区土地规模经营促进了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规模化转型,构建了土地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规模化供给相互适配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三、中部地区按照东部经验探索农业现代化的社会后果中部某省C县近年来也积极探索规模经营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主要思路类似于目前东部地区的“小田变大田”模式。探索农地功能分区,通过村集体统一调田将农户转出的田集并起来统一流转,自种农户的田也尽可能调成一块,实现一户一块田。这样,村集体集并起来的土地就能更好满足市场主体对连片土地的需求。C县的改革探索提高了当地的土地流转率,培育了市场主体,促进了农业规模经营发展。但此种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存在政府兜底风险和农村社会两级分化风险。一是农业经营体系韧性降低,提高了政府兜底的风险。中部地区因部分农户外出务工形成了自发的土地流转秩序,有一部分农户因此得以扩大规模经营,成为农业经营中的中坚农民。在C县稻虾连作区,中农户的规模一般在20-50亩,这样的规模可以完全吸纳家庭劳动力而没有多余时间外出务工。中农户不仅从事农业专业化生产,也往往是小农户的农机服务提供者。“中农户+小农户”的内生性农业经营体系是中部地区农业经营的普遍特征。但农地功能分区后,土地就由村集体集并流转,此时种田主要看资本实力。中农户自行消解,内生性农业经营体系也随之瓦解。而以市场主体为核心的新的经营体系将政府卷入其中,市场主体遭遇经营风险的概率显著提升,政府的兜底风险也随之加大。东部地区的农业规模经营因政府各种补贴支持可以稳住,中西部地区政府财力有限,高成本的农业现代化是否可持续就会成为一个问题。二是资本成为种田的门槛,农村社会面临两级分化的趋势。新的经营权配置规则下,资本成为扩大规模经营的门槛。农村中的精英群体或外来资本才有机会成为农业经营的市场主体。一般农户只能维系自有承包地面积,无法靠扩大经营规模改善家计收入状况。农业利益更多朝具有资本实力的精英群体配置,弱势的农民群体将面临更加脆弱的生计环境,资源空间更加狭窄,村庄中的两级分化现象会愈益凸显。四、中部地区要善于总结并重视本土成效显著的经验中部地区自种农户多,普遍重视土地经营权。据估计,中西部地区农户自己耕种的比例在70%左右,生动呈现了“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目前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等地区的土地流转率均已在60%左右,而全国土地流转率只有35%。中西部省份中,河南土地流转率为31%,湖北37%,湖南45%,云贵川陕20%左右。实际调研也发现,中部地区小农户种植是普遍情况,小农户的生产积极性较高,尤其是在稻虾连作的平原地带。稻虾连作区亩产收益可以达到3000-4000元,对无法外出农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中部地区小农户重视土地经营权的重要原因是在没有机会外出务工的情况下,在家务农也是一种选择。务农可以解决生存和养老问题,有助于降低子代家庭城镇化的压力,提高家庭整体福利。外出农户的土地也为部分农民提供了在家发展的机会,为农村稳固了一批中坚农民。中部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应致力于小农户经营的总体格局,探索小农户更好衔接现代农业的机制。C县黄村的“小田并大田”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保护了一批稳固的本土适度规模经营主体,使其在技术扩散和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切实带动了小农户发展。“小田并大田”改善了“中农户+小农户”的内生性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增强了中农户和小农户发展韧性,探索了共同富裕基础上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黄村经验引起了省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现场会就在黄村召开。但C县对黄村经验的总结仍然是按照农地功能分区和培育市场主体的思路走的,并未揭示黄村经验的真正内涵。黄村经验的核心是将经营权的配置交给了农户,让农户自己选择土地流转给谁,流转价格政府也不进行指导和干涉,最后巩固了“中农户+小农户”的内生农业经营体系。由于实现了一户一块田,地利条件改善,中农户群体甚至出现了子承父业的趋势,有一家改革后经营50亩稻虾,就把26岁在外打工的儿子喊回来帮忙,因为家里可以养活2代人了。部分在外打工群体也选择了返乡务农,改革新增60户返乡种田农户。以此为基础,村庄内部发育出面向小农户的托管服务,开始出现飞防作业、插秧工厂等现代化的农业服务体系。这样一种经营体系不仅具有应对产业风险的自我修复能力,确保粮食安全,也能降低政府的农业现代化成本投入,不会给中西部地区并不宽裕的财政状况带来压力。黄村经验表明,“小田并大田”的重点在于完善农业生产设施条件,帮助中农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助力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服务体系。黄村经验说明“中农户+小农户”的经营结构是能够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中农户+小农户”的内生经营结构不仅能够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还能确保农村大后方稳定运行。培育市场主体,资本种田的思路在中部地区大多数村庄并不合适。黄村的探索为中西部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因地制宜的方案选择。中西部地区应该让因地制宜的探索经验具备相应的政策话语权。
 
标签: sdf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原创征稿  |  违规举报  |  帮助中心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原创征稿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9056038号
百度网盟123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可信电子商务联盟_商家网 中国农业网站诚信联盟 中国农业网站诚信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