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土豆  河南  水稻  甘肃  节前  全国  种植  白菜  湖北  散养户 

从0到1到N,大商所持续推动市场建设 、提升品种功效

   2023-10-01 lsklsk700
核心提示:以期货高质效运行服务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金秋时节,稻米飘香。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广袤的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清风吹拂下,掀起层层稻浪。收
以期货高质效运行服务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金秋时节,稻米飘香。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广袤的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清风吹拂下,掀起层层稻浪。收割在即。稻谷是我国最重要的口粮品种,占口粮消费的60%以上。粳米作为我国大米三大品种之一,近年来产量和消费量均超过4000万吨,约占到总量的三成。粳米的生产稳定和产业发展在保障我国口粮供应、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意义,是我们端牢中国饭碗的重要保障。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地缘政治局势紧张、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粮食安全问题备受关注。9月21日,2023年粳米产业(衍生品)大会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举行。会上,来自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产业企业、金融机构的嘉宾,就粮食安全、稻米市场运行情况分析等内容进行讲座,共同交流我国粳米产业发展趋势、水稻产业链特点、饲料稻谷应用前景等,深度解析我国水稻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讨期货市场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模式。

粳米市场化水平提高,产业链企业风险管理需求迫切我国是世界稻米产业第一大生产国和第一大消费国,庞大的产能和消费全部在国内完成。谈及国内水稻生产情况,益海嘉里米业事业部水稻采购总监助理韩辉表示,2021/2022年度预测早籼稻产量2802万吨,中晚籼稻11229万吨,粳稻7254万吨;2022/2023年度预估早籼稻产量2812万吨,中晚籼稻11057万吨,粳稻6980万吨。粳稻供需呈现总供给量基本宽松、消费稳定、结构调整、供应充足的趋势。据了解,东北、江苏是我国两大粳米生产区,东北三省的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粳米产量占全国粳米总产量的50%以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李建平介绍,黑龙江粳稻种植面积在5000万~6000万亩,加上江苏、湖北和安徽,四省面积约为1.5亿亩,吉林和辽宁合计约2000万亩,其中江苏水稻种植面积的90%是粳稻。由于粳米口感好、味道香,粳米在大米中的消费占比逐年提高,商品化率约为80%。从消费量看,华北黄淮地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是主要消费区,消费量排前三位的省份分别为江苏、辽宁和山东。从国际市场来看,展望2023/2024年度,印度大米减产,供给偏紧,导致全球大米供求呈现紧平衡态势。尽管泰国、越南和美国大米出口增加,但是印度限制大米出口,全球大米国际贸易量仍然会减少。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院李国祥在演讲中指出,受印度限制大米出口等影响,全球大米价格2023年8月份环比上涨9.8%,为近15年来新高。随着经济形势的恢复,全球粮食价格还可能会有一波新的上涨行情。那么我国粳米产业发展情况如何?韩辉分析,与2021年1~8月相比,粳米库存量下降212万吨,加工量减少262万吨,开机率下降1.6%,利润下降76元/吨,粳米产业发展仍面临着产业链延伸不足、规模化发展缓慢、利润下降、产能过剩、企业总体数量减少的困境。事实上,在我国主要粮食类产品中,粳米价格的波动幅度较大。粳米价格波动风险,一是原料采购占用大量资金。粳稻采购通常是一季收全年,资金占用量巨大,后市价格变化加剧了成本控制的难度。二是成品销售。很多订单往往是锁定了全年的价格,但由于影响价格的因素太多,很难在当前对未来价格做出清晰的判断。粳米产业联系着粳稻的收储、贸易等环节,保持粳米市场的供需平衡和价格平稳运行,对于保障粳米供给、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随着粳米产业链市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价格发现和风险管控工具的需求日益迫切。韩辉建议,产业链企业要用好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做好经营管理,才能实现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大商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伟军表示,2019年上市的粳米期货,为服务稻米产业稳健发展再添金融工具,并与豆一期货、玉米期货一道,覆盖了东北地区三大主粮作物,大商所也由之初步构建起较为丰富的从粮食原料、压榨、饲料到养殖的农产品品种体系,为更加全面服务农业发展、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粳米期货表现稳健,衍生品护航企业“稳价锁利”粳米是我国重要的大米品种,约占我国大米总产量的33%。2018年全国粳米产量约4700万吨,按平均价每吨4300元计算,我国粳米市场规模超2000亿元。粳米期货上市有利于优势企业做大做强,提高行业规模化水平,提高粳米供给质量;有利于完善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形成市场化定价机制,理顺比价关系,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韩辉举例说,2021年“五一”小长假后粳米需求较弱,现货走货不畅,经测算盘面虽无交割利润,因对未来价格走势并不看好,公司决定对2000吨粳米现货进行套保操作,锁定6月销售价格。5月6日基差为历史低值,宜卖出套期保值(做多基差)。6月1日基差上涨至130,而现货价格仅小幅下跌,最终选择平仓了结,获得基差收益110元,期货的盈利弥补了现货亏损,并实现了溢价销售。据介绍,粳米期货上市后,大商所紧紧围绕服务粳米产业链格局优化和企业做优做强,从三个方面持续推动市场建设,提升品种功能效能。一是按照“一品一策”原则做好品种维护,提升市场效率和规模。今年1~8月,粳米期货日均成交1.65万手,同比增长38.36%;日均持仓4.67万手,同比增长55.51%,市场风险承载转移能力持续增强。二是持续强化对包括粳米在内的农产品期货市场监测,加大对违规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粳米期货市场平稳有序运行,保障其价格发现、风险管理、资源配置功能的有效发挥。三是充分依托产融培育基地“2+1”牵手工程、重点龙头企业“一对一”培育和“企业风险管理计划”,加强对粳米产业客户的拓展服务力度。与此同时,市场机构也在自发探索开展粳米“保险+期货”项目,为稻米种植主体提供风险保障。随着相关工作的稳步推进,粳米期货市场功能作用稳步体现,近三年期现价格相关性分别为0.95、0.87和0.93,2021年和2022年套期保值效率分别达到87%和99%,参与粳米期货交易交割的产业企业数量明显增长。早在2005年,大商所将“送信息下乡”作为当年启动的“千村万户”市场服务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并与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中国大豆网、玉米网、黑龙江和吉林省农委、农业部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多方合作开展信息服务,通过网络、电视、短信、电话、微信等多种渠道将期货价格信息送到广大农民和粮食经营主体手中,并在春播和秋收等关键时节举办市场形势分析会等活动,帮助其更好了解市场情况。“为了进一步推动粳米期货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粳米产业,今后大商所一是将持续优化品种规则制度和交割布局,促进市场机制的完善,提升市场运行效率。二是升级产业服务、提升服务能力,用好产业培育品牌工程,以“企业风险管理计划”和“产融培育基地”为抓手,并广泛动员全市场力量,探索培育产业客户新路径。三是在提升场内市场质量的同时加强场外市场建设和培育,推动期现融合发展。四是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品种体系,丰富避险工具体系,与现有品种形成配套和合力。”王伟军说。从0到1到N,期货工具破题“大国小农”价格风险管理据了解,传统政策性农险虽然服务范围和受众群体广,但面临“只保产量、不保价格”的困境,这是由于缺乏公认的价格发现机制和可行的农业风险再分散机制,导致承保和理赔公允度存疑。而期货衍生品,正好弥补了传统政策性农险这一短板。期货市场具有发现价格、管理风险等基本功能,是最理想的价格风险管理市场。但由于标准化程度高,无法直接服务生产规模有限、资金实力较弱的分散农户。在多方支持配合下,2015年,大商所借助保险易于为农民理解和接受的特点,发挥期货市场发现价格和管理风险的优势,在辽宁锦州义县落地了全国首单玉米“保险+期货”项目,获得了良好的保障效果。在以玉米为代表的农产品价格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同样以市场化手段保障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保险+期货”模式,受到了国家的充分肯定,并在次年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自此,大商所开启了深耕“保险+期货”模式服务“三农”的新篇章。作为“保险+期货”模式的首倡者,多年来,大连商品交易所以全力服务国家农业强国战略为主线,以优化完善“保险+期货”业务模式为发力点,推动期货机构与保险机构协同,引导中小农户以“风险入场、人不入场”的形式实现价格风险管理,持续为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期货力量。截至今年6月,大商所累计投入近12亿元,支持市场机构开展了1012个“保险+期货”项目,保障生猪、饲料、鸡蛋、玉米、大豆等品种现货约1780万吨,对应货值3479亿元,惠及除港澳台以外的全部31个省区的近180万户农户。全部项目实现理赔近14亿元,有效补偿了农民因农产品价格下跌或作物减产导致的收益损失。在这些数字的背后,大商所始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保险+期货”模式,可复制、易推广等优势使“保险+期货”成为了大商所服务乡村振兴、维护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一是从“保价格”到“保收入”,量价齐保备受认可。“保险+期货”模式始于价格保险,即保障农产品价相较保单约定的价格发生不利方向变动的风险。2017年,大商所率先在玉米、大豆等种植品种上探索尝试“保险+期货”收入保险,保障由价格和产量共同决定的收入降低风险。如今,“保险+期货”收入保险已正式被国家纳入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体系,在全国全部玉米主产县和部分大豆试点县推广。二是从“保种植”到“保养殖”,品种体系日趋完善。在种植品种成功实践的基础上,2018年起,大商所先后开展了鸡蛋、饲料、生猪等十余类价格或指数“保险+期货”项目,充分满足生猪、蛋鸡、肉牛、渔业等各类不同养殖主体风险管理需求。其中,生猪“保险+期货”更是成为在当前生猪稳产保供“省负总责”制度下,各省区稳定生猪产能、保障养殖积极性的有效市场化手段,受到了各省区政府的高度认可。一些地方政府相继出单政策性文件,以财政补贴形式支持项目开展。三是从“保生产”到“全流程”,产业融合不断深化。大商所于2018年推出了涵盖“保险+期货”、场外期权、基差贸易等多种模式,期货公司、保险公司、商业银行等多类型金融机构及农产品龙头企业共同参与的综合型“农民收入保障计划”,依托“保险+期货”稳定农户收益的基本功能,提升农民的信用水平,为引入银行信贷提供参考,同时引入大型粮贸企业与农民签订以期货价格为依据的订单合同,帮助农户提前完成粮食销售,为农户提供集“融资、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型金融服务方案。难能可贵的是,在许多地方,“保险+期货”已经落地生根、茁壮成长,成为当地服务“三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过去7年间,北大荒集团在辖区内的21个农场开展了15个大豆、玉米“保险+期货”项目。“鹤山农场之前已经 连续四年参加了‘保险+期货’项目,农场的收入每年都能得到有效保障。今年我们也第一时间表达了参与意愿,一共投保了7万亩大豆,希望以后还可以进一步扩大覆盖面积。”九三农垦管理局鹤山农场副场长佟北生说道。大商所今年面向黑龙江地区推出的“银期保”大豆种收专项项目,同样得到了广大种植户的认同。在“银期保”项目下,投保主体的种植收入受到“保险+期货”收入险保单和企业远期收购订单的双重保护。以北安市的“银期保”项目为例,邮储银行黑龙江省分行为李富强的7.5万亩大豆提供了5100万元的信贷支持,秋收后中粮贸易将根据实际产量全部收购并将粮款打至合作社在邮储银行的专用资金账户,优先用于偿还贷款。即使因产量、价格等原因导致合作社种植收入大减、无法覆盖贷款本金,也有“保险+期货”收入险赔付作为偿还贷款的基础保障。因此,银行完全可以借助“银期保”模式安心发放助农贷款,规模化种植主体也不必再为春耕备耕融资难的问题而担心。同时,“银期保”则通过在后端引入龙头企业直接收购,在以往“保险+期货”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将保障时段从收获环节延长到了销售环节,弱化了种植方和收购方的对抗属性而增强了合作属性,也为售粮难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银行提供信贷支持、保险保障种植收入、期货转移价格风险、企业直接参与收购,在8个“银期保”的护航下,22个规模化种植主体获得了覆盖从种到卖全链条的综合金融保障。黑龙江省和佳木斯市是大商所服务“三农”重点地区之一,也是“千村万户”市场服务工程和“保险+期货”项目的重要创新实践地。“大商所将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继续携手,以期现结合把中国饭碗打造成打不破的“铁饭碗”,以金融赋能进一步把“铁饭碗”打造成“金饭碗”,共同为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王伟军表示。(原文刊登于2023年9月26日粮油市场报B03版)

来 源丨粮油市场报

总值班丨刘新寰 编辑丨从申

 
标签: sdf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原创征稿  |  违规举报  |  帮助中心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原创征稿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9056038号
百度网盟123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可信电子商务联盟_商家网 中国农业网站诚信联盟 中国农业网站诚信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