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土豆  河南  水稻  甘肃  节前  全国  种植  白菜  湖北  散养户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一般都有什么误区?以及如何规避?

   2023-09-10 sdlcsdlc410
核心提示:【常见问题】病害防治是水产养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但一些从业者往往靠经验甚至小道消息进行预防和治疗,结果延误了治疗时间或者防治效果不佳,造成了

【常见问题】病害防治是水产养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但一些从业者往往靠经验甚至小道消息进行预防和治疗,结果延误了治疗时间或者防治效果不佳,造成了经济损失。

【原因解析】准确地说水产养殖的病害防治既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又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偏重于任何一方都是不对的。

在生产中,我们要在了解一些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总结防治经验,才能走出误区做好鱼病防治工作。

(1)轻预防,重治疗

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原则。因为一般鱼类生病被发现时已经有部分病鱼发生死亡。

由于它们栖息于水中,所以给药的方法也不如陆生动物那样容易,计量很难准确。

实际上鱼在生病后往往停食,内服的方法很难奏效,只能通过外用泼酒的方法杀灭水体中的病菌,避免感染健康的鱼类,挽救一些病情较轻的鱼类。

对于病情很严重的个体是很难治愈的,即便能够治愈,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影响了鱼类的正常生长和繁殖速度。

在经济上已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有些养殖户往往忽视对鱼病的预防,即使注意到了预防,也仅仅片面地停留在定期泼洒外用消毒剂和内服药方面。

实际上水产病害的预防包括水质的调节、优质饲料的充分供应、生态环境的改良、人工免疫等,是一个系统的综合性过程。

(2)先杀虫,后杀菌

在鱼病防治实践中,很多养殖户和市场服务技术人员对很多鱼病分析不充分,有病无病先杀虫再说,其实这与对症下药是相违背的。

可以说,在任何鱼体中都可以检测到寄生虫,鱼体、寄生虫和病原菌之间是一个动态的平衡关系,只有当寄生虫超过一定数量的时候,才会引起鱼病。

而有些养殖户一见到鱼体有寄生虫就盲目使用敌百虫、硫酸铜等杀虫药物,殊不知“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药物在杀灭寄生虫的同时,往往对水体环境和鱼体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如硫酸铜在杀灭车轮虫等寄生虫的同时,也造成了水生藻类的大量死亡,所以使用杀虫药物一定要慎之又慎,特别在高温季节尤其要谨慎使用。

(3)盲目模仿,人防我防

很多养殖户虽然意识到水产病害预防的重要性,但不知道用什么防、什么时候防,应该怎样防。

特别是一些刚刚从事水产养殖的养殖户,由于缺乏经验,往往盲目仿照他人,认为他们是“老把式”,跟他们学不会有错。

殊不知,不同的水产养殖品种发病的规律性和周期性都不一样,不同的养殖环境,就会发生不同的水产病害,实际上并不能生搬硬套。

(4)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水环境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水产病害的发生是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而病害预防的机制是改善水环境,抑制病原体,提高鱼体抗病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正确的做法是必须针对各类致病因子、采取综合措施,进行综合预防优化养殖环境改变传统观念,加强饲养管理、控制消灭病原、健康养殖、生态防病等,才能取得显着的效果。

(5)加量用药等于效果更好

在水产养殖中,加大剂量使用药物似乎成了养殖户的惯例,这里面原因很多:一是由于我国鱼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假冒伪劣产品太多,养殖户用得不放心;

二是因为长期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致使耐药菌株增加,按推荐剂量或按照说明书使用药物有时收效甚微,并没有起到“立等见影”的效果。

加量用药不仅加大了成本,而且有可能造成药害,同时也加大了抗药性,给下次用药带来了困难。

因此,如何科学合理使用药物已经成为事关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头等大事,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予以高度关注。

(6)联合用药等于包治百病

养殖中,旧病不断,新病涌现,很多鱼病是综合性的,并不是单一病原感染的,尤其是混合、并发或继发感染的。

仅靠单成分的药物往往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这就需要科学合理地联合用药,以充分利用药物间的协同作用,提高鱼病的防控效果。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联合用药能解决所有问题。众所周知,草鱼“烂鳃病”多由细菌、寄生虫及饲养管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联合使用药物只能解决部分问题,无论如何是替代不了加强饲养管理条件的。因此,联合用药并不能包治百病,并不是万全之策。(本文转自【水产研究社】。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标签: sdf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原创征稿  |  违规举报  |  帮助中心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原创征稿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9056038号
百度网盟123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可信电子商务联盟_商家网 中国农业网站诚信联盟 中国农业网站诚信联盟